PK10分分彩定胆位

2019-07-30 21:53:19

原标题:广州垃圾分类结束十年慢跑 下一步如何百米冲刺?

广州垃圾分类已经探索了10年,称得上是全国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,经过十年慢跑之后终于进入百米冲刺阶段。

7月下旬的一天,下班回家的广州市民蔡钰在楼道口看见一则物业通知,上面说广州已全面启动垃圾强制分类。几乎同时,数百万广州外来人口的手机也都响了起来,一则落款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的短信,号召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广州垃圾分类。

近期在上海引爆全国垃圾分类热潮之后,广州以这样的方式宣告跟进。然而,许多人并不知道,广州垃圾分类已经探索了10年,称得上是全国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,经过十年慢跑之后终于进入百米冲刺阶段。

广州新一轮垃圾分类要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,2020年底前,要建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,全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。

十年慢跑终于百米冲刺

“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。”提起广州垃圾分类,多位业内人士发出同样的感慨。

广州起步确实早。2010年1月,广州就在越秀区一个社区试点垃圾分类。一年之后,广州又以先行推广实施区域的形式,推进了更大范围的试点,包括党政机关、学校、酒店和小区等。

彼时,广州尚无经验,希望借由试点找到适合自身的垃圾分类方式方法,而且也确有成果。当前被诸多城市采用的“定时定点”投放模式,就是2013年广州首推。同时,不断宣传动员、完善政策设计、扩大试点范围,包括进一步进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。

2011年,广州出台《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》,这是全国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府规章;2018年又出台《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》,是全国第一部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,并开出全国首张垃圾分类个人罚单。

广州推进垃圾分类的决心和力度不可谓不大,甚至将其作为中考试题。

“广州天气热,垃圾问题也更突出。”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静山记忆犹新,彼时广州垃圾填埋场已不堪重负,需要新出路,政府也有领先意识去推动垃圾分类。

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,2011年广州全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量减少144963吨,首次实现负增长,减量率达2.8%。此番全国垃圾分类浪潮之前,广州仍在有节奏地推进,今年初将垃圾强制分类试点范围扩至6个区。

不过,许多人认为广州垃圾分类并未达到预期。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说,试点中部分街道、社区确实探索出一些好做法好模式,但始终未能形成全社会全覆盖的态势,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机制、市民意识和参与度、垃圾分类支撑体系也都有待提升完善。

多位受访人士认为,这既有实施、投入问题,也有时机因素,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不是运动,无法一蹴而就。从这一点看,广州经历了一场缓慢探索。

广州官方也坦言,广州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早,但在体制机制、流程体系、服务执法、群众参与、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。

如今,随着全国性浪潮掀起,广州垃圾强制分类提速,从试点到全面启动,今年内要实现辖区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,物业小区全覆盖,分类收运线路全覆盖,资源回收、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,社会动员全覆盖;2020年年底前,全市居住小区(社区)、城中村、农村行政村垃圾分类全覆盖。

近期,加强宣传教育、公布投诉咨询举报电话、上岗垃圾分类督导员、撤换垃圾桶、强化定时定点收运等具体举措,也已在许多区快速推开或升级。

广州一位环保公益人士说,当前在国家推动下、上海的公众动员下,广州推进垃圾分类迎来更好的环境。更重要的是,过去10年广州积累了一定基础和丰富经验,这使其具备相对更好地推进新一轮垃圾分类的资源、优势和能力。

“两网融合”纵深发展

广州依靠基础积累和先行优势就能“躺赢”吗?

事实上,从“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”的目标及其前期探索中暴露出来的短板来看,广州将要对前期做法模式优化提升,以及在更多环节实现突破。

7月9日,广州市委常委会(扩大)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垃圾分类工作,强调要突出抓好垃圾分类关键环节,全链条提升,全方位推动,全社会动员,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,并且具体强调下一步要在推动垃圾分类投放、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、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完善服务强化执法5个方面取得新突破。

其中,关于“优化回收网点布局,推进环卫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衔接,切实提升资源回收利用效率”的部署备受关注。一方面,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体系的“两网融合”被认为是垃圾分类的核心之一;另一方面,广州对此的探索颇具成效和特色。

随着垃圾分类的精细化推进,将有越来越多垃圾转入资源回收体系,这是垃圾分类的关键价值所在,也是对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的重要考验。

从2014年开始,负责广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的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,开始推进“两网融合”探索。目前,已构建起骨干回收网络,包括3340个再生资源回收点,拥有较高的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处理能力。比如,废玻璃收运与资源化处理技术水平全国领先,年回收处理量达10万吨。

此外,还创新推出“互联网+垃圾分类+资源回收”平台,实现全网运营、全区域覆盖,网上预约回收、无人值守智能回收等,受到商务部和广东省肯定。

广州提出,未来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完善仍要发挥供销系统优势。今年内,广州的目标是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%以上,而未来仍要进一步提高。

“当前,广州回收处理体系面临可回收物产量持续增长、公益性政策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。”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李洁明说,为此广州计划今年三季度出台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规划,推进“两网融合”纵深发展,并推进全市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,加快布局废玻璃、废木质、废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处理项目。

多位受访人士认为,随着垃圾分类推进,加快建设与前端分类相匹配的终端处理能力,以终端处理能力倒逼前端分类是关键,但仅依靠供销系统仍不够。

曾德雄认为,不仅是资源回收,未来广州系统推进垃圾分类中,必须调动和引导更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。“这一点其实是广州的优势,多年探索中,广州积累下一大批环保企业和社会组织,资源优势非常好,但却一直没能有效衔接进整体工程推进中。”

他提醒,垃圾分类要避免运动式和简单行政式推动,要从社会建设层面统筹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,政府要在场地、公共设施和平台上解决关键性基础性问题。

多年来,杨静山的企业一直为广州某街道提供垃圾分类服务,并形成了颇有影响力的样板,吸引了上海前来学习借鉴。

“希望未来能在广州进一步推广。”杨静山说。

上述环保公益人士表示,从国外先进经验看,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城市,都非常注重和支撑企业参与,同时赋予基层灵活探索空间,创造许多可行高效的模式,广州应借鉴。

来源:快三内部计划群

上一篇:富利三分赛车走势图 下一篇:pk10如何做倍投